close

懷舊氣氛的必要性----許銘仁紙本素描

大約有十年的時間,更正確的說是2001年從洛杉磯當代美術館開始,村上隆領隊的「超扁平展」帶著奈良美智的大眼娃蛙和天野喜孝的科學小飛俠,直達台灣上空掀起動漫風格式的繪圖風潮。這幾年從美術館、畫廊、藝術基金會推波助瀾的展出數量,讓人逐漸習慣那些高彩度、高明度的可愛作品,直到在北美館看到了許銘仁的紙本素描,像是提供感官兩極的比襯與互惠般,去提醒觀者感受創作風格中,蘊藏著無形無限的可能性,是一次非常有趣的看展體會。

紙張延續著木質的溫柔調性,透過手做的樸實質感,親切的形塑帶有浮雕風格的作品,吸引觀者近距離的體驗許銘仁材料的語彙,誠如赫伯•里得所言 :  人類很自然的就會對訴諸於其感官的物体的形、表面和實體產生一種反應,而其中某一些比較上的安排會為我們帶來一種娛悅感。註1那些凹凸不平的手工紙表面,帶著自然界的聯想(岩石、皮膚),引起人們感官中觸覺的欲望,特別是與近看炭筆和鉛筆所繪製的、不易解讀的抽象符號相比,更顯現出樸實材質的友善可親。也或許是報紙或回收紙手做 / 再生的意涵豐富,讓材質的魅力已經足夠了,使得藝術家刻意弱化、模糊筆觸的存在感,帶出「過往」的隱喻,而僅以浮雕式的技法---尖銳物畫出表層的傷痕線索,持續強化手工紙質當中時間與記憶的含量。

「用單色描繪景物正是追求一種純淨的狀態」是藝術家的堅持,只使用某些材料,只用單色,只描繪幾何圖形,以選定的形式來表現作品內容,藝術專業固執在若干的限制底下表現,讓作品素質整齊而明確的從核心中變化出來。但是,當我環顧著展場中二十二件作品時,卻因此它們極為相似的面貌而產生了疑慮 : 在這當中重複的手續與類似模式,會不會讓創作者努力追求藝術深度與純粹的極限而落入固定的框架之中呢 ?  答案? ........我不得而知 ,唯一能肯定的是,藝術家的專注與努力的精神,同時也深深的自覺在創作中,同時掌握深度的研究與廣度的探險是不容易的。       

無論如何,當你一走入展覽空間,便由微暗的燈光領路,將意識交給畫作所釋出的訊號,讓它們帶你經歷一段充滿懷舊氣氛的過往•風景。

註1 p29, 藝術的意義, 赫伯里德 著/ 梁錦鑒  譯, 遠流出版


過往•風景
許銘仁紙本素描創作展
台北市立美術館  Gallery F  2011/3/19~5/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慧如 Ruby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