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書顧展。閱讀的動機是為了改造自己。我記得,這句話應該是詹宏志說的。那麼看展的動機又是什麼呢?
當天下午我去伊通看展,走進去到出來很久,只有我一個人。回到新樂園的展場,從大玻璃窗望出去,人來人往,走進展場的人也寥寥無幾。你說,只有替代空間才這樣嗎?不……不是的,前天我去北美館,現在算暑假旺季,人也沒有多,大夏天的待久了,還會覺得冷。
在新樂園以四週為期,首週佈展不開放,三週平均的參觀人數約在150人以下(未含開幕及座談會人數)。或許我的運氣會好一些;但是也不會超過200人,這裡說的是一個平均數,新樂園今年也有700人次的檔。
究竟是什麼動機讓人願意走進展場?英國學者Alix Slater經歷20年的研究歸納出參觀美術館的動機,以逃離、學習、社交互動為前三個主要的原因。看到「逃離」這個字詞時,我恍然大悟,原來「彭怡平個展_女人的房間」有十萬人次的參觀原因,就是讓女人有了紓解與補償的逃離出口;後續在台灣由林詠能的研究報告中女性參觀人數又以62.2%完封男性的 37.8%(博物館與文化第六期2013),這更能解釋「女人的房間」開高走高的「馬太效應」讓參觀人次飆高,讓只出十萬元補助款的文化部招牌落漆。這和多年前看葳葳安‧魏斯伍德的隊伍把北美館繞一大圈還有找的奇景、前一陣子爆棚的蜷川實花都與女性、學習、社交互動在統計數字上有絕對正相關。
彭怡平個展--女人的房間 ,台北當代館展場
參觀人數,逼迫我想起陳綺貞的800萬元補助,想起來客率不高的常態很可能是導致文化部補助款低落的元兇。
然後上網查了陳綺貞的打卡人數約1220,把人數乘上兩倍當成參觀人約數2440從七月一日到八月十五日,一個月粗估大約是1600人次(一廂情願的算法歡迎指正)。
經濟學上有個著名的「邊際效益」說法,談的就是商品賣的越多,商人所支付該商品的單位成本也就越低。藝術愛好者或支持者所佔的人口比例原本就偏低有人說5%、有的說3%,就算不是以愛好人數為基準分配,低迷的來客率也影響文化部對純藝術展的補助,我曾聽聞拿了展覽補助五萬元,只來了不到百人。所以是數字讓文化部先入為主認定偶像明星的來客率會很高,或是業者把她哄抬的很高 (1600人相對800萬其實也失準),導致文化部以為把錢給陳綺貞的邊際效益會遠遠大於給彭怡平,造成數百萬元與數萬元補助的天價落差,事實證明是有待商確的。
陳綺真--移動的房間個展,華山1914
當關起門工作時,來客率無足輕重,一旦辦了展覽,它卻代表作品是否能為人所關注和接受的參考,同時提共未來繼續創作的安慰劑。雖然來客率和作品好壞無絕對關係,但是以800萬對比低補助款輕賤藝術家的意涵卻讓A~ Z咖們心裡都不好受。
繞了半天,請容許我以低聲恭敬的語氣詢問:你明天要去看展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