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艾未未「缺席」觀後感
不現身個展是無禮的、不重視作品、不在意觀者、放棄的心態.........,但是當這一切的「NO..NO..NO..NO」,碰上了難以言語的「YES」時,就讓這一切負負得正了,而且還成了推展的切入點,有位行銷大師曾說 : 如果你和別人做的一樣,那你就什麼也沒做。正巧說明沒出席個展的艾未未,讓這次北美展的話題性十足,做了最省錢的宣傳。請不要懷疑? 藝術也需做要廣告,更需要行銷,這點看看蔡國強和天作之合的誠品就清楚了。

迷人/迷失的宏大grand narrative思想
363000、1100、1000這幾個數字是艾未未作品的基本資料,十二生肖每一座達363000克、1100量自行車在1000公分的空間中展示,它們的質量超級重,數量超級多,體積超級大,氣勢超級強.........,這些計量快要破表的作品,一直圍繞在腦海裏,轉瞬間連想到同樣來自大陸的藝術家李暉和蔡國強,李暉的蛇吞戰車用數不清的金屬板切割裝組,蔡國強的狼和8輛卡車,「大」作是他們的共同點。大作可彰顯藝術家企圖心、野心是撐場面的必須品,肩負著美術館典藏的重要任務,除此之外還透露出宏大思想的地理環境與人文的影響。大作品在尺寸上超出人體功學可掌握的限度,以近似於恐懼的心理戰術獲得知覺上的崇高美感,嚇止了觀看過程中的想像力。站在永久自行車前,圓形重疊的輪子隨著觀者移動的角度而呈現出多層次的圖像,帶出作品的動態能量,當自行車排列的數量越多、面積越大時,這種來自四面八方的動能也就更加強大的震撼觀者的體驗。大作的內容必須要有更堅實的論述來充實被撐大的心理空間,自行車的感官刺激強大到足以另人忘卻內容上的問題,而十二生肖與 Through看起來就像宣揚傳統的脆弱價值與內容。 

在展場中可口可樂的陶罐帶著Andy Warhol 的普普色彩、如意帶著 Robert Arneson的形式,好像還看到雕塑家 Claes Oldburg 的安全帽和玩具車,法國攝影師Robert Frank 拍的照片,Jeff Koons 的西瓜..........,艾未未的作品結合了許多當代西方藝術家的形式,他並沒有像同輩藝術家張洹一樣玩表演藝術玩出鮮明的風格,也不似李暉玩光玩出感官的新體驗,他的作品太多面向、太多元化了,這樣的創作風格是好是壞很難有單一結論,因為人的可能性是無窮無限,只不過藝術家到底是投機跟著玩形式潮流,還是潛力的探索,恐怕是需要更多時間才能檢驗的。  

艾未未

角色的荒謬性
艾未未其實不姓「艾」,他姓蔣。艾未未的父親在填寫表格時因為討厭蔣家,在蔣的字上打一個大X,自此以後,蔣未未就成了艾未未。艾未未其實是學電影的,只不過到了紐約求學並不順利,常逛當代美術館,受到Andy Warhol.....等人的影響,才開使以普普的概念玩政治藝術。在瑞士駐中國大使希克(Uil Sigg)引薦艾未未為京奧鳥巢的設計顧問之後,藝術家艾未未成了「中國十大建築師」。在四川大地震與楊佳殺警事件之後艾未未又多了「維權人士」的封號。

走在北美館艾未未的展場,看到太多似曾相識的作品,其實並不有趣,再想到2000年艾未未死嬰屍的作品---不合作的方式(死屍派在紐約引起太多反對與爭議並未如期展出),就覺得很反感。但是,當我深入閱讀和理解到艾未未在四川大地震中,協同志工們調查死亡的5000個無名小孩的姓名過程,和楊佳在宣判死刑之後,艾未未連續181天在網路上所貼的每一根蠟燭、所說的話(殺吧!不要以正義的名詞,那是在羞辱一切),我的眼淚就不自覺的流下來了..........,以個人棉薄之力去衝撞國家的大機器是需要何等的勇氣與代價呢? 雖然有些人認為艾未未很有政治野心,所做所為別有用意。無論如何,他運用新媒體積極實現理想的主動性,與他創作的勇氣是值得尊敬的..........

我想用Erics Raymond很有名的話 :你獲得的名望,來自於你的貢獻,而不是因為美麗、有錢等特別的原因。作為參觀艾未未個展的感想結語。

 

arrow
arrow

    林慧如 Ruby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