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智若魚的存在主義

這是一部簡單的、輕量級神畫故事。一個預知死亡的少年愛德華,以其社交的特長,在人生的各個階段 ,遭遇許多凡人無法想像的經歷,從年輕到老年的病床前,他都不斷的轉述自己人生中的冒險事蹟。而他口中的故事因為太過精彩了,以至於大部份的人都當成故事在聽,特別是他的兒子威爾因為從年幼有記憶,就開始就聽父親說故事,面對長年離家,親情基礎薄弱的父親,再加上重複聽了太多次,讓他認為父親是個吹噓、編故事的人。直到父親喪禮時,出席告別式的賓客才仿佛從顯影液中一一現身,為父親的傳奇人生畫下最完美的句點。

當主角愛德華從女巫的眼中看到自己死亡時的一幕,無形中也宣告存在主義的介入與意義,生命在服務、幫助他人中,達成人生的非凡任務,增添傳奇色彩。 "預知死亡" 讓他知道自己不會被巨人吃掉,自告奮勇說服巨人,一起出走到大城市去探險。他也了解自己不會死在戰爭中,自願從事最危險的任務,他以絕對正面的樂觀的想法,挑戰命運之神,巧妙運用死亡的限度,來達成存在主義的終極意義 。 "預知死亡讓" 這件事情,也被提姆波頓拿來質問觀眾,如果早知到自己的命運是不是更能善用結果?  反而能有效運用有限籌碼,來增加人生的效益。如果你是在刷油漆時摔死,或在馬桶上看A書而死,那麼在生命的有效期限之前,是不是該善用在世的時光呢? 

另一個觀點是以許多人共同的經驗為切入點,在我們成長的記憶中,從小就聽父母轉述自己的人生經歷。這些包含在父母生命中的種種欣喜、勞苦、困頓、榮耀............等,諸多的複雜情節,在初次聽聞的驚嘆中,隨著成長數十載歲月中重複的說.......繼續的說.......不斷重複的方式,來消耗其情感能量,竟然轉變成為一種類似他者的無感磨難。對於愛德華的兒子威爾來說父親的事跡,如同虛構的謊言,讓他看不清楚父親的真實面貌,無法親近與了解父親,間接的區隔出,父子之間不同的生命態度,直到告別式時,父親的存在主義的理想,才得以從賓客的現身中彰顯,再從孫子的口中獲得傳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慧如 Ruby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